/images/avatar.jpeg
写过点代码读过点书

荆棘之路不会孤独

“战争开始了。”黄焖鸡米饭老板眼神游离,飘忽不定。他一屁股坐在收银台的凳子上,脸一直朝向窗外,不知在向谁说话。窗外下着大雪,夹杂着以往第一场雪不应该有的寒冷。 我并没有在意老板怪异的举动,当时我正在看菜单,今年在上海的最后一顿饭,吃完就起身回老家过年了。好长时间没吃顿好的了,我寻思着这次给自己打一打牙祭,即使花 50 块钱我也在所不惜。事实上,50 块钱已经在我兜里准备好了。 “老板,来份黄焖鸡,大份、千张、不要辣”我往手上使劲哈了哈气,“再……再加两个卤鸡蛋。”今年的大寒潮来的太突然,气温太低,外边天寒地冻,我想为自己补充补充营养。既然打牙祭,就要打的到位。 老板似乎没有听到我的话,甚至没有注意到我进店,他坐在收银台上一动不动,目光依旧朝向窗外。 窗外,似乎有他的秘密。 我有些不快。强打着礼貌,又提了一次我的要求。 老板这才把目光转向我。他看了我一眼,便起身去了后店,不一会儿就端来一口大锅,满满的一锅黄焖鸡。 “你这是?我身上只有 50 元。”我有些惊讶。 “不要钱,随便吃,吃完了里面还有一锅。只想你吃的慢一些,我想找人说说话。” 这笔买卖划算,我点点头。 他把大锅往桌上一扥,坐在我对面。“战争终于开始了。”他又缓缓说到,语气中带着凝重,说完又把目光转向了窗外。 “什么战争?”他这么一说终于激起了我的好奇。 “看到了吗?”他脸都没有转向我,只是往窗户方向颔了颔首。 “大雪?”我疑问到,说完夹了一大块鸡肉塞到嘴里。 “再往远处看。”他又伸手指了指。路对面有一家正在装修的店铺,安装工人们在有条不问地进进出出,“看到了吗?” “有一家正在装修的店铺”,鸡的汁水在我齿间四溢,我含糊说到。 “再仔细看看店名”,老板点燃了一只烟。 “华…华莱士。”我的味蕾在鸡汁的刺激下似乎获得了罕有的快感,连说话都颤抖了起来。 是一只好鸡,我内心暗暗赞叹。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寒冬里装修?你看,那些员工们脚步还那么匆忙。”老板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你看这满天大雪的,工人们的出工费也要多给不少啊!”老板继续说到。 这么一说似乎非常有道理,我停止了咀嚼。 “要多想。”老板继续引导我。 “难道是?” “没错,掩人耳目!”老板勒起拳头对桌子轻敲了三下,如警钟一般敲开了我的疑惑。 “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华莱士不是一般的店,她是台湾大中华军情局的下属机构,负责对大陆在校大学生的渗透工作。为两岸的长期对抗作准备。” “我的天!”我震惊了,被这事情的真相所震撼。 “你说话是要讲证据的。”我还有些怀疑。 “听说没有,泛蓝失败了,蔡英文胜选了。”老板小声地向我说到,似乎在告诉我一个秘密。 我把锅端到一旁,正襟危坐,比刚才严肃了很多。我知道,眼前这位老板绝非常人。 “所以说战争开始了。”他猛吸一口烟,缓缓说到,“等了这么多年,它还是来了。”烟从他鼻子里慢慢溢了出来。 我又仔细观察了老板,饱经风霜的面容,眼角爬满了深深的沟纹,脸侧还有一道两寸长的疤痕。手上的老茧厚的不像是一个老板。 “那这些内幕你?” “知道全国有多少家黄焖鸡米饭吗?”他反问起我来。 我摇摇头。 “12487 家。”老板特地加重了语气。 “这还是上个月的数据。”他又补充到。 “这么多?” “你以为黄焖鸡是为了赚钱而开遍全国的?你用脑子想想”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按常规商业力量,两年内哪能开这么多店。” “你是说?”我惊愕到了。 “实话告诉你,黄焖鸡米饭隶属于总参二部。在全国各地区都有分布,目的就是与台湾方面的渗透势力进行对抗,其中对手之一就是华莱士。”老板一拍桌子,像宣誓一般告诉了我这个惊天秘密。他的身上似乎散发出万丈光芒。 能想象出我当时的表情吗?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能合上。 “可是我也没看到华莱士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啊,他们家的汉堡口味还不错,价格也很公道。。。”我还是有些疑惑。 “你没听说上半年苏科的厕所投毒案?还有暴打路人甲事件?” “都是华莱士干的?” “孺子可教也。”老板反过来赞叹我一番。 “实不相瞒,那位路人甲就是我。当时他们正要有所行动,幸好被我及时阻止了。”老板又露出了那苍茫的眼神,目光直视远方。 “老板,那你脸上的疤痕……”我竟有些心疼老板。 “哈哈,这点小伤算得了什么。我年轻的时候在南疆当过兵。”老板哈哈笑到,“更何况,能保护学生们的安全,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啊!” 我有些崇拜他了。 “话说回来,现在的大学生们也不容易啊,特别是那些“学渣”们。”老板感叹到,“事实上,大陆根本就没有“学渣”!” “没有学渣?那他们?” “都是幌子!为了迷惑台湾方面的敌对势力”老板又补充到,“国家在下一盘大棋。” “幌子?” “你看他们打游戏,哪一次不是含着泪打完的;每次考试,你以为他们真的不会写吗?”老板表情悲戚,“他们只是装作很渣的样子,让敌对势力误以为我们新一代很无能。” “我理解那种可为而不能为的感受,他们付出很多,他们是社会的英雄啊!”他表情悲戚。 我哑然了,原来他们身上肩负如此重大的使命。他们的担当,一切是为了这个国家啊,我为自己以前对他们的鄙视感到蒙羞。 “荆棘之路我们不会孤独。”老板猛的站立起来,激动的用唱腔诵道。 “老板,能给我一支烟吗?”我试着抽起了人生第一根烟。 紧接着,是一阵长时间的沉默,我在思索我的前世今生,以及,来这个世上的意义。 “一个小小华莱士,一锅端掉就好了,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一阵冲脑的焦油味把我拉回了现实,对于这一点我还是略有不解。 “事情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老板自己也点燃了一根,缓缓说到。“你可能有所不知,赛百味最近又扩张了,知道他的后台吗?英国军情六处的;肯德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最近也蠢蠢欲动了;还有新疆大盘鸡,实际上是伊斯兰国的情报组织,当然这个组织隐藏得很深。”老板感叹,“不能这么鲁莽一锅端啊,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知道为什么四次熔断吗?宝能系哪来那么多钱收购万科?。。。他们已经有所行动了!”老板继续补充到,“借着这次世纪大寒潮,国外敌对势力打算给我国最强一波。” 流感鸡汤的烟雾缭绕下,一件件事实真相摆在我面前,把我的陈旧的世界观冲击的支离破碎。我一直以为天下天平,现在才知道冲突才是真相。我就着锅口猛喝了一口鸡汤,希望这一切只是幻象,但窒息的咸味又把我拖回现实。

枪炮、病菌与钢铁

1972 年 7 月,本书作者在新几内亚研究鸟类的演化。在海滩漫步时偶遇岛上著名的政治家耶利,好奇心旺盛的耶利向作者请教道:“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正像耶利所体会的那样,这是一个虽然简单但却切中要害的问题。25 年后作者撰写出这本书就是试图对耶利的问题作出回答。 事实上,是贯穿中国和地中海的那个纬度的欧亚大陆以及北非诞生了最初的文明,并且通过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最终征服了世界其他地区以及当地土著而不是相反。 为什么在不同的大陆上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事实上这种速度上的差异构成了历史的最广泛的模式,也是这本书的主题。 作者认为: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由于这些民族本身的天生差异,而是由于他们环境的差异。 作者说到:各大陆的环境有无数的不同特点,正是这些不同的特点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其中有 4 组差异是最重要的。 第一组差异是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这是因为,粮食生产之所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于它能积累剩余粮食以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专门人材,同时也在于它能形成众多的人口,从而甚至在发展出任何技术和政治优势之前,仅仅凭借人多就可以拥有军事上的优势。 但大多数野生的动植物品种证明是不适于驯化的:粮食生产的基础一直是比较少的几种牲畜和作物。原来,各大陆在可以用于驯化的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方面差异很大,因为各大陆的面积不同,而且在更新世晚期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情况也不同。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情况,在澳大利亚和美洲要比在欧亚大陆或非洲严重得多。 第二组因素就是那些影响传播和迁移速度的因素.而这种速度在大陆与大陆之间差异很大。在欧亚大陆速度最快,这是由于它的东西向的主轴线和它的相对而言不太大的生态与地理障碍。对于作物和牲畜的传播来说,这个道理是最简单不过的,因为这种传播大大依赖于气候因素也就是大大依赖于纬度。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技术的发明,如果不用对特定环境加以改变就能使这些发明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的话。传播的速度在非洲就比较缓慢了,而在美洲就尤其缓慢,这是由于这两个大陆的南北向的主轴线和地理与生态障碍。在传统的新几内亚.这种传播也很困难,因为那里崎岖的地形和高山漫长的主脉妨碍了政治和语言统一的任何重大进展。 第三组影响大陆之间传播的因素。大陆与大陆之间传播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为某些大陆比另一些大陆更为孤立。在过去的 6000 年中,传播最容易的是从欧亚大陆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非洲大部分牲畜就是通过这种传播得到的。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传播,则没有对美洲的复杂社会作出过任何贡献,这些社会在低纬度与欧亚大防隔着宽阔的海洋,而在高纬度又在地形和适合狩猎采集生活的气候方面与欧亚大陆相去甚远。对于原始的澳大利亚来说,由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一道道水上障碍把它同欧亚大陆隔开,欧亚大陆对它的唯一的得到证明的贡献就是澳洲野狗。 第四组也是最后一组因素是各大陆之间在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更大的面积或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潜在的发明者,更多的互相竞争的社会,更多的可以采用的发明创造——以及更大的采用和保有发明创造的压力,因为任何社会如果不这样做就往往会被竞争的对手所淘汰。 如果陡然看上述的四条总结因素,读者会觉得有点莫名奇妙,多么苍白而又勉强的总结,有人甚至会认为作者是在凭空的臆想。这明明就是一个加强的环境决定论,新瓶装旧酒,没有新意。 不过在这里我要为贾雷德·戴蒙德老爷子伸张正义,他没有白日说大话。这四条总结是老爷子经过大量的考古事实和回溯试验法的推理总结得来的。洋洋洒洒写了四百多页,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并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精挑细选出这四点主要因素。而且老爷子对一些地区长期范围内进行比较所产生的真知灼见,让我收益匪浅。我对人类发展史的认知一下子从 2000 年扩展到 10 万年,从中国扩展到全世界。虽然书中有不少事实是老爷子自圆其说,比如老爷子讲到斑马、蹬羚等野生动物之所以没有被非洲人驯化是因为它们比较凶猛,但狼被驯化为狗,狼难道不凶猛吗?但是这些小小细节并不影响本书逻辑上的完整性。也无法撼动它在研究人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 拿奥维德《变形记》里的话来说:“吾诗已成。无论大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 而且作者也提到环境不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唯一因素。如果没有人类的创造性,我们今天可能全都仍然在用石器切肉,茹毛饮血,就像 10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所做的那样。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创造力。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地理环境对史前人类的重大影响。莫里斯教授也说过:“生物学和社会学能解释全球范围内的相似之处,而地理学则能解释区域差异。 这篇文章不会像作者那样巨细无遗地写出各个大陆的发展史、也不会一一列举各个文明对动植物的驯化过程。不是我不想这样做,只是现在水平不够,有兴趣可以直接阅读本书,老爷子写的够清楚了,有些地方虽然略显冗余,但实着干货多多。 我想做的是捋清作者对这个问题给出的一般性解释,并且分享我读完本书的一些感悟。 文中提出的一些历史事实另我印象深刻。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 2000 万左右,但在哥伦布来之后的一两个世纪,人数锐减到 100 万左右,人口减少了 95%。是欧洲殖民者没有人性进行这种种族屠杀吗?还真错怪他们了,奈他们也杀不了这么多。事实上,远远走在他们枪炮前面的是他们身上携带的病菌,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这些流行疾病在整个美洲肆掠,夺取了无数印第安人的生命。可以考证的例子是在 1837 年,具有北美大平原最精致的文化之一的曼丹族印第安部落,从一艘自圣路易沿密苏里河逆流而上的轮船上感染了天花。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 2000 人急剧减少便到不足 40 人。 读者不经要问:为什么是欧洲人把流行疾病带到美洲而不是相反?作者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欧亚大陆驯化了大量的哺乳动物,而病毒正是从这些动物身上传染到人的(麻疹 ~牛;肺结核~牛;天花 ~ 牛;流行性感冒~猪和鸭;百日咳~猪、狗;恶性疟疾~鸡和鸭),人和这些哺乳动物的长期密切接触,使欧洲人产生了抗体,从而不会使他们灭绝。而美洲等地由于没有大量可驯化的哺乳动物,仅有美洲驼等,而且与人接触不密切,人没有产生抵御这些疾病的抗体。因此一旦欧洲人把这些病菌带到美洲,就引起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 其实美洲曾经也有过大型哺乳动物,例如猛犸象、剑齿虎、地懒、石山羊。但是它们在史前人类到来美洲时没有形成对人类的适应能力而遭到大量猎杀,最后灭绝。相形之下,倒是非洲和欧亚太陆的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活到了现代,因为它们已和原人一起共同进化了几万年或几百万年。由于我们祖先开始时并不高明的狩猎技巧提高得很慢,它们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逐步形成对人类的恐惧。 这告诉我们一定要注重生态保护,如果史前印第安人注重生态环境,积极保护濒危灭绝动物,恐怕今天的世界格局会大不相同。 有些时候,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往往会成为完美的小规模人类实验的自然场所,折射出人类未来的发展走向。新西兰就是一例。在新西兰以东 500 英里处的查塔姆群岛上,莫里奥里人的长达几个世纪的独立,于 1835 年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宣告结束。那一年的 11 月 19 日,500 个毛利人带着枪支、棍棒和斧头,乘坐一艘船来到了。一群群毛利人走过莫里奥里人的一个个定居点,宣布说莫里奥里人现在是他们的奴隶,在以后的几天中,他们杀死了数以百计反抗的莫里奥里人,把他们的许多尸体煮来吃,并把其余所有的人变为奴隶,在其后的几年中又把其中大多数人随心所欲地杀死。要知道这两个群体是在不到 1000 年前从同一个老祖宗那里分化出来的,他们都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 毛利人没有因为与莫里奥里人是同一个祖宗而心存怜悯。他们看到莫里奥里人的土地肥沃,女人们也很丰腴,可以带回家生猴子,男人们的武器很原始,他们就来征服,谁反抗就弄死谁。我来了,我杀戮,我征服。残暴、血腥而又现实,活生生的达尔文社会主义。 不得不提的是这个事件发生在不到两百年前,那个时代这样的征服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这个事件根本算不上特别。可能我们早已对当代的社会秩序习以为常,认为现在的和平、自由、民主是理所应当。但事实远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号称自由与民主国度的美国也仅仅是 100 年前才获得女性投票权。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时代对我们亲切的呵护,认为民主是社会前进的第一推动力,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嗤之以鼻,认为那是野蛮人对自己行为的强行解释,不值一提。但是,从野蛮到文明,有明确的分界线吗?人类才半只脚跨进现代文明社会,甚至社会上还有浓浓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气息。民主到底是普通民众的真福利,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质下的一层遮羞布,不同的人自然有不一样的见解。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欧亚大陆范围内,为什么是欧洲社会,即在美洲和澳大利亚殖民的那些社会,而不是中国社会,在技术上领先,并在现代世界上占据政治和经济的支配地位? 作者在书中在书中是这样说的:“中国在地理上的四通八达最后却成了一个不利条件,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而且不止一次地这样做了。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几十个或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和发明创造的中心。如果某个国家没有去追求某种改革创新,另一个国家会去那样做的,从而迫使邻国也这样去做,否则就会被征服或在经济上处于落后地位。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政治上的统一,但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停止下来。欧洲还从来没有哪一个专制君王能够像在中国那样切断整个欧洲的创造源泉。这些比较表明,地理上的四通八达对技术的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地理便利程度不太高也不太低而是中等适度的地区,技术可能发展得最快。” 这是一个从地理决定论得到的解释。这一次,我并不赞同老爷子的观点。近代西方的崛起可能是当时的一些偶然原因带来的结果,不是由地理环境而产生的必然逻辑。就像混沌理论,一些微小的差异最终也会导致结果的千差万别,使历史趋向于不可预测。哪怕两个地理环境完全一样的欧洲,也会因为一些细小原因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而且这种结果一旦确定,便很难打破。 就像现代标准打字键盘的确立,也是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具体原因,原因之一是在 1888 年的一次广为宣传的打字比赛中使用标准键盘的参赛选手击败了其它使用非标准键盘的参赛选手。这并不能说明标准键盘排列更加科学,只能说那位选手手速更快,状态更好。就是因为这些细枝末节的原因,更为科学高效的键盘竟然被历史淘汰了,并且标准键盘一直延续到根本不需要金属棒带动的现代计算机键盘上。

为什么生物不能永生?

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担任班上的生物课代表。那时候我有一个疑惑,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为什么人不能永生? 我之有这个疑惑并不是因为我怕死,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怕,只怕我自己。我有这个疑惑是因为我学糊涂了,学生物学糊涂了。 那时我刚接触达尔文进化论,知道了什么叫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这八个字,成为我疑惑的开端。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有一个物种可以永生,在相同的生存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会比没有这种基因要高,这无疑会使它在与其他物种竞争时拥会有巨大的优势。 这就好比老李家要与老王家要拖家带口打群架,但是老王家有不死基因,所以打架那天老王家把他们的太爷爷、太太爷爷甚至祖宗都拉过来助阵。老李家别说打,吓都要吓个半死。 人类为什么不能永生?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搞懂。为此我那时还特地去请教了我的生物老师,希望他为我解惑。 那天我收好生物作业,便去了生物老师办公室。他正在备课,见我交完作业还没有走问我有什么事,我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生物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放下了手中的备课资料,表情略感诧异,说到初中就提出这个问题想当难得!我知道他在夸我,脸颊微红。 后来生物老师和我解释的一大堆,试图向我阐明其中的原因。当时我脑袋比较木讷,前面还好,后面就完全不知道我的生物老师在说什么。 不过我也不是一无所获,在我和生物老师的交流中,他说到:小王啊,其实你的观点也不是完全正确,你看灯塔水母就是不死之身嘛。 我对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我现在记得还非常清楚,当时我完全不相信有什么东西可以永生。为此我还上网查了资料,还真有这么一回事,灯塔水母确实是不死之身。但不是人类传统意义上的长生不老,它实际上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 那次和生物老师的交流并没有解开我心中的疑惑,但这反而引起我对这个问题更大的兴趣。 后来上高中我再次担任班上的生物课代表,我继续和高中老师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依然没有搞懂。 值到最近读《自私的基因》,我似乎才找到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作为载运工具的机器人。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分子。而永生,对于我们体内的基因来说,并不是他们永久保存的最优策略。 千万不要以为我胡说八道,这可是作者的观点。“事实比想象更离奇”,这句话说一点都没错。要想真的了解上述的观点,还得从生命的进化历程说起。 四十亿年前,地球上的一些有机物质在海洋里积聚起来。在受到如太阳的紫外线之类的能量的进一步影响后,它们结合成大一些的分子。到了某一个时刻,一个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 ,我们称之为复制基因。它并不见得是那些分子当中最大的或最复杂的。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能够复制自己的拷贝。看起来这种偶然性非常之小。但是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再小概率的事件只要时间够长也会发生。 同样根据墨菲定律,任何复制过程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在某一时刻,它的复制过程准会发生差错,而且这些差错是累积性的。 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海洋中充满了由好几个品种的复制分子组成的种群,它们都是同一个祖先的“后裔”。这时 A 基因意外进化出能使自己更稳定的性质,不象其他分子那样易于分裂。因此,A 基因将会相对地多起来,这不仅仅是“长寿”的直接逻辑后果,而且是因为它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复制自己的拷贝。在当时,基因使自己永生无论什么情况都不是一件坏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话,那么 A 基因就会出现一个朝着寿命变得更长的“进化趋向”,最后达到永生。 本来讲到这里故事就结束了,A 基因极目四野,看到周围基本都是自己的同类,不禁大呼一声:还有谁?就在这时,狗血的事情来了。 被 A 基因压的抬不起头的 B 基因意外“发现”了一些方法,通过化学途径分裂 A 基因的分子,并利用分裂出来的构件来复制自己的拷贝。这些原始肉食动物在消灭竞争的对手的时候同时摄取食物。 A 基因悲剧了,永生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多大卵用。如果一成不变的化总会沦为 B 基因的食物。 A 基因积极寻求改变,试图通过其他手段使自己达到永生。它也许发现了如何用化学方法,或把自己裹在一层蛋白质之中来保卫自己。 这也许就是第一批生命细胞的成长过程。而那一层保护衣,就是基因最原始的生存机器。 后来,新竞争对手陆续出现,它们拥有更优良、更有效的生存机器,因此生存斗争随之逐渐激化。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其结构也渐臻复杂。这是一个积累和渐进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人类与最初的那层蛋白质,对于基因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就是基因们高级一点的生存机器。它们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 上述我解释了为什么说人是基因的生存工具,虽然基因在分子层面上完全不具智能,就是根据化学信号简单的复制而已。但在宏观层面上却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基因寄存在生物体内,并且根据环境变化进行适当的自我改造,从而获得生存和延续,这种策略在生存层面上无疑比人类引以为豪的智慧更加高效,而且 40 亿年的进化史证明这种策略卓有成效。 接下来我想说明的是为什么对于基因来说,个体的永生不是他们续存的最佳策略。 众所周知,现在的很多细菌都还采用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就像我们最原始的祖先那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他们都获得了永生,只要不是意外情况,他们都会无限分裂下去。而且这种生存策略对于细菌基因来看想当奏效。但这种永生我们感觉很变扭,它不同于人类普遍所认知的永生,既自己的肉体和自我意识永远存在下去。 那么人类个体的永生为什么不是我们体内基因续存的最佳策略呢? 假如人类能永葆年轻,还能不停的生育。那对于我们体内的基因来说,这不是一个吊炸天的存在么?那么基因为什么不干呢? 这是因为个体能够获得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把有限的资源用在自己的日常消耗上还是用在培育子代上,基因必须精打细算。培育子代收益/消耗比相对恒定,但是单个体的存活时间越长修复器官的损伤消耗的资源越多,即收益/消耗比逐渐减小 。 如果有一个种族是永生的,那么种族的每一个个体都要把大部分资源用于自身的日常维持上,只有少量的资源用于生育上。这就意味着永生的种族生育率极低,基因更换周期极长,在对环境的适应性上,当然比不过短命多产的种族。 况且如果旧的基因型个体如果永生,就会因为经验而垄断资源,使得新变异的个体得不到生存资源而淘汰,使得整个物种的基因进一步固化。 永生的种族在地球历史上肯定存在过,但最终被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淘汰。 其实永生基因并不是完全没有其施展拳脚的时候,“环境适宜生存,生命就选择繁衍;环境不适宜生存,生命就选择永生。”摩根弗里曼在《超体》里说到。细细思索不无道理。恐怕再次看到自然里的永生生物要到末世之时了,那是永生生物体内基因为延续自己最后的挣扎。 在环境适宜生存的情况下,为保证基因的多样性,使其在未来环境的变化中有足够的应付能力,避免自己种群的灭绝,个体必须死亡。 不得不提的是,促使其个体死亡的基因称为致死基因。半致死基因具有某种使个体衰弱的作用。任何基因都在生命的某一特定阶段对个体施加其最大的影响,致死和半致死基因也不例外。有趣的是,基因库中的晚期活动的致死基因要比早期活动的致死基因稳定得多。假如一个年纪较大的个体有足够的时间至少进行过若干次生殖之后,致死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那么这一致死基因在基因库中将仍旧是成功的。例如,使老年个体致癌的基因可以遗传给无数的后代,因为这些个体在生癌之前就已生殖。而另一方面,使青年个体致癌的基因就不会遗传给佷多的后代;使幼儿得致死癌症的基因就不会遗传给任何后代。 根据这一理论,年老体衰只是基因库中晚期活动致死基因同半致死基因的一种积累的副产品。这些晚期活动的致死和半致死基因之所以有机会穿过了自然选择的网,仅仅是因为它们是在晚期活动。 事实上,野生动物几乎永远不会因衰老而死亡,饥饿、疾病,或者捕食者都可以使它们丧生。直到前不久人类的情况也是如此。大部分动物在幼年时期就死亡,还有许多尚在卵子阶段就结束了生命。癌症以及其他老年疾病大部分的只会发生在人类身上。 那人类可以永生吗? 在《自私的基因》种,作者提出了两种可以使人类长寿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完全是扯犊子,作者说到:“我们可以禁止在一定的年龄之前生殖,如四十岁之前。经过几世纪之后,最低年龄限制可提高到五十岁,以后照此办理。可以想见,用这样的方法,人类的长寿可提高到几个世纪。”我想问这种获得长寿的方法,收益的还不是自己,搁到你身上,你愿意吗?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作者的这一方法存在理论上地可行性。 第二个方法存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作者说到:“我们可以想办法去“愚弄”基因,让它认为它所寄居的个体比实际要年青。如果付诸实践,这意味着需要验明随着年纪的增大,发生在个体内部化学环境里的种种变化。任何这种变化都可能是促使晚期活动的致死基因开始活动的“提示” 。以仿效青年个体的表面化学特性的方法,有可能防止晚期活动的有害基因接受开始活动的提示。”现代科学证实,人的寿命和染色体上端粒的长度息息相关,现在已经通过修改端粒酶在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实现了人体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永生化,这就意味着端粒长度与致死基因的活跃度有很大关系。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修改端粒酶的活性,人为的加长端粒的长度,“愚弄”致死基因我们还很年轻,抑制他们的活动,或许我们能因此而永生。 事实上,人类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因为我们拥有自我意识。我们把自己看成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不是把自己看作一大堆细胞堆成的一坨,更不会把自己看作是基因的容器。我不否认存在其他生物也拥有自我意识,但是从意识对自身的改造改造力度上来看,人类无疑走在了最前列。我们最终从主宰我们的主人即基因那里解放出来,变成有执行能力的决策者。脑子不仅负责管理生存机器的日常事务,它也取得了预测未来并作出相应安排的能力。它甚至有能力拒不服从基因的命令,例如拒绝生育它们的生育能力所容许的全部后代。但就这一点而言,人类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自我意识的产生似乎是基因进化的一个意外,就像 40 亿年前海洋里最初那个复制基因的诞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有可能通过基因技术的改造而达到永生,完成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梦想,并且不要担心生育率和环境适应性所带来的问题。技术会帮我们解决这一切难题。但我想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简单。 其实限制永生的最大难题不是在于科技的难关,而是在于伦理和文化。假如永生技术在民间普遍化合法化,那么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组织架构和人与人的生产协作方式的打击将是摧毁性的。我们可以好吃懒做,先浪几千年再谈工作问题;儿孙太多,只能断绝与他们大部分人的交往;和配偶结婚几千年了,想从换一个。。。对于个体,我们无疑会从永生技术中活得巨大的好处。但对于现有的人类的社会结构,个体的永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就算人类普遍获得了永生,那我们又回归到了最初的哲学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来的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到哪去?我们永生的意义是什么?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这两天在读《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书中的一些观点和对未来场景的描述非常有趣。我感慨良多,沉思许久。我想把这些分享给大家,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其中一个问题是宇宙是无限大的吗?19 世纪的天文学家海因里希· 奥伯斯提出一个佯谬: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初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不值一提。夜空之所以里黑色是因为恒星离我们很远,光线又很弱。然而,要是空间无限,就会有无限多颗恒星。无限多颗暗弱的恒星可以迭加产生无线大的光芒。 这是一个简单的积分问题,因为恒星数按距离的平方增加,而亮度按距离的平方减少。这样,两个因素相互抵消,便引出一个简单的结果:来自给定距离上所有恒星的累积星光强度全都一样,与距离远近无关。 即使考虑到恒心的实际大小,再考虑有星际尘埃挡住了不少光芒,那天空仍然会很亮,而不是现在当然一片漆黑。 从这个角度来看,宇宙是有限大的,恒心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又引来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既然宇宙是有限大,那么宇宙是永恒的吗? 九年义务教育告诉我们,宇宙诞生于 137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至于爆炸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我们知道,宇宙的寿命是有限的,它诞生于过去某个确定时刻。 那宇宙会灭亡吗?这才是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很遗憾,宇宙正在走向死亡,这种启示式断言的根据来自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的东西会将能量传递到冷的东西上,就像一杯开水放在桌上会慢慢地冷却,水温会慢慢地变得和室温一样,而一杯冰块放在桌上则会慢慢融化,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也会变成温度和室温一样的一杯水。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看到室温条件下一杯水温度不断地升高直到沸腾蒸发,也不会看到室温条件下一杯水温度不断降低直到结成坚硬寒冷的冰块。 宇宙也是一样,最终宇宙各处的能量都会分布一致,熵达到最大。那个时候的宇宙毫无生气,空无一物,甚至一切原子都会衰变。所有生命走向终结。 不过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方法可以让人达到永生,直至宇宙的尽头。但这是条不归路,而且其过程很不好受,所以我实在不愿尝试。 那就是飞向黑洞。 假设野心勃勃的宇航员老王想获得永生,于是他向黑洞飞去,快接近事件视界了,好,进入黑洞了,一瞬间他被强大的引力拉成了拉面,他死掉了。 读者不要生气,我并没有开大家的玩笑,虽然老王死掉了,但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他确实达到了永生。 虽然从老王的参考系来看,毁灭前的时间只是一瞬间,但从远处来看,老王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围绕黑洞旋转,黑洞的时间扭曲使得老王最后的旅程表现为一种慢动作。当老王接近事件视界时,在他附近事件发生的过程对遥远的观测者来说似乎变得越来越慢。事实上,老王似乎必须要经过无限长的时间才能到达事件视界。所以,老王仅仅在一阵疾驰中便经历了相当于外部宇宙中无穷无尽的时间,就这个意义上说,老王达到了永生,黑洞是通往宇宙尽头的门槛,是一条宇宙死胡同,它代表了再也没有通路的最终实体。 那一刻,沧海桑田。 那我们整个人类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吗? 假设我们的后裔有十分充裕的时间供他们支配,去发展空间探测技术和各种现人所不可思议的技术。在太阳把地球烤枯之前,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撤离地球。他们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寻找适宜居住的行星,并且不断地继续下去。把我们的足迹遍布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但这些不会影响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最后我们都会成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牺牲品,无一例外。 正如罗素在《为什么我不做个基督教徒》一书中写下了一段悲观而感人的评述:“一切时代的结晶,一切信仰,一切灵感,一切人类天才的光华,都注定要随宇宙的崩溃而毁灭。人类全部成就的神殿将不可避免地会被埋葬在崩溃宇宙的废墟之中——所有这一切, 几乎如此之肯定,任何否定它们的哲学都毫无成功的希望。唯有相信这些事实真相,唯有在绝望面前不屈不挠,才能够安全地筑起灵魂的未来寄托。” 想到这里我不禁悲从中来,整个人类都会在宇宙的无涯永恒中毁灭中,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我以高冷超脱的眼神看待这整个人类,历史的轮回、帝国的更替、爱情的刻骨、国际的金融权术、流血冲突、一辈子的朝圣之旅,都算的了什么呢? 想到这里我陡然超脱了,那一刻,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到了自己毕生的追求,我似乎抓住了人类的阉,我想我再也不会被生活的周遭所打扰了。 好吧,上述的状态我只持续了三分钟,比一堆牛粪凉的还快。过一会我又开始纠结于到底买 25 块钱的动车票还是买 40 块钱的高铁票去学校,纠结于早餐要不要加一个茶叶蛋。 但是那种状态也不是完全鸡血,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绝不局限于身边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世界的宏大与美好我们还没有见其之万一。 或许整个宇宙是一款更高文明的沙盘游戏,就像我最近玩的《宇宙沙盘》,过了一段时间,高级文明的玩家感觉宇宙不怎么活跃了,会重设游戏参数,保留全部已经衍化出来的文明。谁知道呢? 即使这是真的宇宙,没有上帝,人类必然走向灭亡。我们也没有理由自暴自弃。舞台再小,我们再卑微,只要跳起来,也同样精彩。不要仅仅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到死也不曾向尘世外瞥一眼。我们应当有一颗诗意的心,美好的理想,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枉此生。 本来写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看过我前几篇文章的读者都知道,根据某一事物或者现象表明自己的见解,适当时候再引申到我们每一个人应当具有的生活态度,是我一贯的套路。 但是这次实在不一样,宇宙、命运、文明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严肃的话题,在此,我想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的最后一段话作为结尾,希望借此引发读者们更深层次的思索: “在一项永远完不成的计划中能有真正的目标吗?如果生存本身就是向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的地的一场永无止境的旅行的话,那么这种生存有意义吗?要是宇宙有一个目标,并且它达到了那个目标,那么宇宙一定会寿终正寝,因为它的继续存在既没有理由也毫无意义。相反,如果宇宙会永远存在下去,那么不难想象,对宇宙来说根本不会有任何最终的目标。这样,宇宙的死亡也许正是为宇宙的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只能希望在宇宙的最后三分钟结束之前,它的目标也许会被我们的后裔所认识。”

今天你“迫害”别人了吗?

前两天读王小波的短篇小说《绿毛水怪》,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辉在教室里偷偷看高尔基的小说《在人间》,后来被教导主任发现,主任把他拎到办公室,狂骂了一顿,骂他思想堕落,骂他看“黄色书籍”。还好途径的校长向主任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主任才放陈辉过身。后来陈辉感叹到:学校就是这么对付我们,看谁稍微有点与众不同,就要把他扼杀、摧残,直到和别人一样简单。 读到这里我鼻子一酸,我们今天的社会不也跟陈辉的感叹有一般相像吗?不过迫害者不再是学校,而是广大的普通民众。看到男孩子身上有纹身,不行,他一定是个痞子;看到女孩子穿的露一点出门,呀!打扮给谁看呢;甚至看到朋友圈里别人的背单词打卡,都要好好揣摩一番当事人的动机。真是闲的蛋疼。 看谁与众不同就嗤之以鼻;看谁与自己的生活行为方式不一样就吐槽别人,甚至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倾向。他们虽然没有在生理上迫害别人,但还是让人很不好受。不要以为上述的这些人离我们很远,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有时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普通人的迫害危害虽小,但汇集起来往往也会造成悲剧。图灵就是悲剧之一,图灵是一位天才科学家,二战曾为破译纳粹的恩格玛机作出巨大的努力,其设计的图灵机是当今所有计算机的基本模型,他著名的图灵测试至今还用于人工智能领域。就是这位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无限可能的学者,却因为是同性恋而在当时的英国饱受歧视,陪审团上的观众老爷们一看,吆,同性恋患者,还老牛吃嫩草上人家 20 多岁的小男孩,管你什么大科学家,赶快抓起来。图灵因为工作不愿坐牢,接受了化学阉割,两年后因抑郁自杀身亡。多么沉重的例子,当时图灵 40 出头,正值壮年。如果社会对当时的同性恋持包容态度,让他整天开开心心找基友、搞研究,恐怕人工智能早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了吧。图灵一死,人工智能最起码拖后了 20 年的发展。 英国民众怎么这么对待自己的国宝,他们傻吗?不,能进陪审团的人基本上代表了全民的意志。而且他们都很理性,不会随便去迫害一个人。但是就是这些理性的人,他们作出判断的标准往往是基于一种苍白而廉价的正义感,你图灵搞基,和我们异性相交不一样,所以就是不合法,就要受罚。多么苍白的理由,苍白到我看不到它的厚度。这些人哪个国家都有,中国也不例外。 天津的大爆炸事件让我们的马云老总被迫害的不轻。微博上网友们纷纷给马云留言,你看马老总啊,你是中国首付,哦不,中国首富,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也表表态,捐个千把万给政府安抚民众啊。我想当时马老总看到心里也会犯嘀咕,我是有钱,不过什么公益都问我要钱,什么事故都逼我捐款,我这千把亿的财产也不够人民们分啊,况且资产大多是以证券的形式在股票上,我也不方便变现。做慈善等我退休了在说啊。唉,真是大有大的难处啊。 网友们对马老总态度上已经够客气了,对于有些没有捐款的企业,哪里还顾得上形象,直接破口大骂。骂安利,骂肯德基,骂麦当劳……网友们似乎有骂一切没有捐款企业的权利。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丫的在中国混,现在国家有难,你不表达点心意吗?你根本不敢反驳,处理不好就要被套上不爱国的帽子。搞得企业主们一听到国家有难,就会绷紧神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捐款,捐的少还会被网友们鄙视。不能否认很多企业捐款是纯粹出于社会责任感,但一定也有不少企业捐款是出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尼玛,不捐不行啊。 事实上,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合法经营,生产合格的产品,按时纳税,已经尽了作为一个企业的责任,没有义务再进行捐款。连岳也说过,振灾本是政府的职责,不提倡企业或个人再进行捐款。当然如果真的是出于爱心,实在想为社会尽一份力,进行相关捐赠也无妨。 有一件事我可以打包票,对于逼捐行为,网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行为上也是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没有半点利益诉求,他们无意作恶。但也仅此而已。我并不赞同逼捐行为,因为这是不合法的而且欠缺深层次的考虑。 50 年前,有一根棍子在中国大行其道,这根棍子实在太硬,敲死了无数人,也把国家搅的面目全非。那就是意识形态。在当今中国,人民们也正在铸造一根全新的棍子——道德绑架,其威力可不比意识形态小,我还了解一点它的表现形式:以正义为名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压制一切异己,乍一看真有“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气势,真是厉害。 网友们就是这样,以国家有难为名,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胁迫企业捐款。表面上增加了捐款金额,应该好好表彰一番,而事实上逼捐破坏了中国慈善的底层环境。捐款捐款,首先得出于自愿的原则吧,这么一弄,企业们都反感了,今后再有这样的灾难,还有多少企业主会自愿捐款? 对于捐款,我还想多扯两句,不是我话多,而是逼捐不仅仅是企业的烦恼,有时也发生在我们普通民众身上。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无缘无故被一个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拉进群,进去一看,哦,在为某项公益活动进行筹款。这种事情我也干过。那就捐两个子儿吧,以表友谊。我捐款时就是这样的心态,无需掩饰。就算你不与理睬,也没有压迫感,毕竟是在群里,受众者不是你一个。不过如果朋友是单独私信,让你捐款,那就让人有点不舒服了,如果再附上己捐款人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百儿八十的捐,那压迫感更大了。不捐,你这人有爱心吗,还值不值的交往?捐,我还只是个学生,那可是五顿黄焖鸡啊!这不就是道德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吗?这就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去逼捐吗?所以对于私信别人捐款这种行为,你把我腿打断我都不会去干的。 有时候,民众们还会对别人进行人生安全和财产上的迫害。两年前爱国青年们怒砸日系车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看了当时的视频,看到他们的那股狠劲真有拉低日本出口总额、一举破坏其国防体系的快感。青年们有着近似天真的品格,认为砸了车就能破坏日本经济,让那帮鬼子不敢再申述对钓鱼岛的主权。殊不知真正倒霉的是被砸了车的同胞还有保险公司们,国家的关税也少收了不少。 我不愿意对爱国青年这一行为的动机作出解释,主要是因为讲的没有《乌合之众》准确而又精炼,“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譬如因为国家大事——的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我们只要想一下,有时我们会因为在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生一连串幻觉,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群体对这个事实却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古斯塔夫·勒庞老头子一百多年前就深知民众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又可怕的力量,有时甚至可以裹挟国家意志。放在今天的中国,这是一个危险的现象。对于争议领土主权的声张,如果政府默不作声,爱过青年们会质疑其治国的合法性,如果态度过于强烈,采取过激的行为,又有引发战争的危险。民族主义就是这样,危难时刻吃下这粒药丸会解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吃恐怕政府会玩火自焚。一战的爆发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德国国内民族主义的推波助澜。而今天的中日对峙也很大程度上收到民意的裹挟,搞不好就会引发悲剧。 你看看,我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甚至可以迫害自己的国家,葬送这个国家的前途。 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有杜绝社会上一切迫害的冲动,包括对国家的迫害,对名人的迫害,对普通人的迫害。遗憾的是现在能力不够,历史条件也不成熟,况且这种难度巨大工程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所以这个计划我还是暂时放在一边。但你以为我就此作罢,那还是低估了我作出努力的决心。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一个认真的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对别人无害的行为持包容态度的人,不轻易去“迫害”别人。我还要练就适当的心理抗压能力,以备不时之需。当日后我的某种行为引起别人的质疑时,我想达到那样一种精神状态,“任尔密雨斜倾,我只坐拥王城”。

我们这一代

当未来的史学家们回顾人类文明史时,他们会发现 21 世纪上半页是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的 50 年,这个时间段的人们摆脱 21 世纪之前的物质缺乏所带来的目光短浅,也没有 21 世纪下半页之后社会物欲横流所带来的群体性信仰缺失。这个时代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便可实现人生价值。史学家们把这个时间段称为“人类历史上开拓进取最好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很幸运,正身处这个时代。 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历史窗口期,还是有很多人在迷茫,在不知所措,在碌碌无为而且活的不开心,我把他们统称为碌碌无为星人。据我观察,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碌碌无为星人,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能区分出他们,只要问他:“你过去一年做的你认为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倘若想了半天还支支吾吾,那他就是上述的碌碌无为星人。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完全奏效,有些人事先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已经被问过类似的问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想以此问题来判断男友是否值得交往还是谨慎为妙。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做出一番成就不是一件难事,并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给我们提供了一张安全网,我们可以努力的去奋斗,就算失败,不过是从头再来,而不像古代那样落到卖身杀头的地步。 在现代,只要选择一个不错的行业,并用自己专注不断地去灌输,任何智商超过 100 的人都有能力过上体面的生活。就拿学习编程来说,我们花 10 个小时,就能大致了解编程要学什么了;花 100 个小时,基本就算入门了;花 1000 个小时,那么恭喜,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了;如果花到 10000 个小时,那肯定成为编程界的专家了。而且这种事不是没有先例,罗永浩从一个英语很烂的人变成国内数一数二的英语老师,迷男从一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变成女孩子们为之倾倒的男神,德摩斯梯尼从天生口吃变成伟大的雄辩家。一系列先例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不过在某些领域仅有这种坚持是不行的,比如说二级市场。在这里我引用一位知友的话:“炒股五年,研读了三百本书,眼镜度数从二百度换到快一千度了。尝试了各种玩法,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帐户金额还是未变。” 这位知友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按理说智商不低,所以他陈述的情况绝不仅仅是个例。并不是说二级市场赚不到钱,而是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智模式,整天抱着大盘进行技术面分析,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很难赚到大钱。 正如一位金融学教授对他学生的教导:你们当中专业课考试分数没有达到 90 分的还好,90 分向上的就不要碰股票了。话虽然绝对,但也有他的道理。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陷入于细节分析,而忽略了宏观趋势。这就是缺少了正确的心智模式。 生活也是这样,很多时候人们会陷入于生活的琐事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办公室政治、夫妻间的博弈、沉溺于网络游戏、官僚主义作风……这些本不应该发生在我们这一代。祖先教导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到。 鉴于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我在这里分享解决这个问题的狭隘的经验。每当我开始生气或者为一件小事烦恼时,我都会强迫自己蹲在马桶上,一遍遍的对自己说:这个世界是那么的辽阔和丰美,我可不能为这点小事烦恼。往往扑通一身,心里也就释怀了。 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坚持并加上好的心智模式,我们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如果再加上一点点幸运,人生即可算成功。 不需要出生显贵,没有战乱威胁,享受着三次科技革命的果实,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正身处人类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黄金时代,未来一片向好,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 这幸运,我们侥幸遇到,所以,千万不要错过。